食品添加劑泛濫 企業把關是重點
泡菜里有著色劑,果凍里有防腐劑;一支雪糕含16種食品添加劑,一袋方便面中有14種……近九成的食品含有添加劑,而生活中的“食品添加劑”有2000多種。不管是直接添加,還是間接添加,每個成人每天大概要吃進八九十種添加劑。目前,擅自擴大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范圍,過量使用食品添加劑,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或本身質量有問題的食品添加劑等,已成為食品添加劑的三大主要問題。
食品添加劑本是用于改善食品品質,延長食品保存期,便于食品加工的一類化學合成或天然物質。使用目的是改善食品的色、香、味,以及防腐和滿足加工工藝的需要。但是有些黑心企業、商販渾水摸魚,以添加劑之名,傷天害理,坑害消費者。三聚氰胺、石灰粉、皮帶奶、蘇丹紅、敵敵畏……這些都足以令國人警醒。目前,違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,已經成為食品安全的最大隱患。其中,固然有國人傳統消費觀念的原因,但更重要的是利益使然。
這種現象在調味品領域同樣存在,很多生產廠家因為原材料價格上漲,就偷工減料。原來用黃酒加香辛料生產料酒,現改用酒精來配制,用香精代替天然香辛料、加入甜味劑來掩蓋原汁酒中還原糖的不足等,更有甚者會加入一些化學食品添加劑來配制產品。而大量研究表明,當前許多不明原因的現代病都與化學食品添加劑有關。
而造成食品添加劑頑疾未解的重要原因是法律、法規滯后,現有法律法規不能涵蓋整條食品鏈;部門職責不清,現行食品安全監管體制采取分段管理模式,涉及到農業、衛生、質檢、工商等10多個部門;檢測標準滯后不全,國外技術標準的修改周期一般是3到5年,我國有多項屬于“服役”超過10年。
只靠法律或標準來解決食品添加劑的問題未免有點力不從心,最重要的還在于生產廠家能多用“減法”,做到“可添加可不添加的不添加,不得不添加的也要盡量少添加”。比如浙江中味釀造公司在生產“老恒和”料酒時,只以“五年陳黃酒”為酒基,配以15種香辛料精制而成,不添加任何(違禁)食品添加劑。其酒基非酒精配制,有夠年份的陳釀時間;15種天然香辛料能增添鮮味,使菜肴質地松嫩,具有芳香濃郁的滋味。
衛生部健康教育專家、解放軍總醫院營養科趙霖教授提出,食品中化學添加劑的科學、合理應用是一門很復雜的學問;食品工業是道德工業、也是良心工程。食品添加劑行業應該從發展化學品為主轉向以天然品為主,走生態經濟之路。